2020-06-03 15:08
来源:本站
至今已有10多个省市来我市取经
2014年9月20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中华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了《绍兴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研究报告》,绍兴的慈善工作经验被称为“绍兴慈善模式”,甚至被有关专家和学者推崇为中国式慈善模式,受到全国50多家媒体的关注,并开始向全国推广。
去深圳参加发布会的市慈善办副主任陈仁荣告诉记者,当时民政部中华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全国选定了两个城市作为样本,研究慈善事业的发展模式,分别是代表中西部地区的成都,以及代表东部沿海地区的绍兴。
专家和学者在绍兴进行一段时间实地调研后,把绍兴慈善模式归结为四句话、二十四个字:民族文化启迪,百姓广泛参与,传统现代结合,多种善行并举。
绍兴市有2500余年历史,涌现出众多文化名人和各种慈善人物,有被称为中国慈善鼻祖的范蠡,也有建成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徐树兰。人人慈善、平民慈善是绍兴慈善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5年绍兴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以来,慈善正慢慢成为普通公民的一种自觉行为。以2008年为例,当年绍兴市民个人捐款总额达65.22%,首次超过企事业单位捐款总额,显示了民众中蕴藏的巨大慈善实力。
2013年底,我市推出小额慈善冠名基金,以其“捐赠门槛低、项目运作灵活、救助成效明显、信息透明度高”等优势,备受社会各界青睐,已建立基金69个,善款额度达650余万元;2014底,“衣循环·爱循环”绿蛙废旧衣物回收项目推出,实现了废旧衣物的“绿色循环”,半年多时间就回收废旧衣物20多吨。
捐赠是慈善事业的核心内容,而“不通过慈善组织作中介的点对点直接援助”的传统方式捐赠,是绍兴慈善模式最显著的亮点。“绍兴素有邻里之间互相帮忙的风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出钱或出力进行帮助。”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目前绍兴的慈善事业中这一传统得到很好地传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这种慈善捐赠就达4亿余元,与现代慈善捐赠方式得到的社会捐赠量旗鼓相当。
绍兴还是浙江省第一个建立县级慈善会的地级市,属于浙江省较早探索组织基层化和层次化的地市,特别是在慈善会建设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与此同时,众多的社会组织也承载了绍兴慈善事业的运转。截至2014年底,绍兴市共成立志愿者协会13个,志愿服务队1125支,志愿服务站(基地)615个,全市注册志愿者154739人。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绍兴城市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绍兴慈善模式”引起关注后,已经有河南漯河、河北石家庄、辽宁瓦房店市等全国10多个省市的民政机构组团来我市取经。负责接待的陈仁荣告诉记者,“我市的募捐形式、小额冠名基金的管理流程以及慈善项目的运行理念都属于比较先进的,其他省市主要也是来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慈善的“绍兴模式”是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慈善事业运作模式发展而来的。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在深圳慈展会上就表示,绍兴的慈善模式不仅有地方特色,也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记者 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