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11:22
来源:本站
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其恬淡高远的田园诗广为流传,而他的后裔陶浚宣则凭借在园林和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广为人知。1846年出生于绍兴陶堰的陶浚宣,自幼丧父,由叔父抚养长大。青年时期,他曾在福建漳州开煤矿、在会稽白米堰办丝厂,虽屡次经商失利,但矢志不渝的陶浚宣始终不曾气馁。
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其恬淡高远的田园诗广为流传,而他的后裔陶浚宣则凭借在园林和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广为人知。1846年出生于绍兴陶堰的陶浚宣,自幼丧父,由叔父抚养长大。青年时期,他曾在福建漳州开煤矿、在会稽白米堰办丝厂,虽屡次经商失利,但矢志不渝的陶浚宣始终不曾气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陶浚宣来到箬山考察,被这里的奇石峭壁深深吸引。他在堂兄陶在宽、陶在铭的资助下筹集了银洋8000元,购下箬山地产,着手改造这片荒废的园林。经过精心设计,他保留了陶公洞、仙桃洞等古迹,同时利用采石形成的峭壁和水塘,加入了稷寿楼、扬帆舫、听湫亭等楼台亭榭,营造出独具一格的园林景观。三年后,这座焕然一新的东湖园林终于“问世”。
东湖东门楹联为陶浚宣所题
早年在广东接触华侨的经历,使陶浚宣意识到教育兴国的重要性。于是,在营造东湖的同时,他变卖家产、举债创办了“东湖通艺学堂”(后更名为法政学堂)。这所学堂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私立政法学堂之一。陶浚宣亲任监督,延聘周作人、陶成章等越中名流担任教席,开设史学、子学、算学、译学等课程,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竺可桢、陶冶公、陈仪等知名人物均曾在此受教。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绍兴知府贵福等人以“就地正法”之名处决女革命党人秋瑾。此举引发了全国震动。陶浚宣对此愤然执笔,指斥张曾敭等人“草菅人命、破坏立宪”,揭露其恶行,激起江浙舆论声讨,最终令贵福等人身败名裂。
陶浚宣不仅是一位教育先驱,更是热心公益、正气凛然的社会贤达。他精于书法,擅画人物,长于诗词,被乡里誉为“诗文风骨健举,结响亦遒”。他著有《百首论书诗》《稷庐文集》等文集,展现出丰厚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学识品格。
无论是东湖园林的建设,还是法政学堂的创办,陶浚宣一生矢志不渝地为乡里、为社会奉献,留下了不朽的教育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