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5:07
来源:本站
提起王子余,许多人首先想到他是周恩来总理的姑父。然而,即便撇开这一“光环”,王子余作为绍兴维新思想的传播先驱和一位一心为国为民的正义乡绅,其历史贡献同样值得铭记。
早年才俊,勇立潮头
王子余,1874年出生于绍兴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王庸吾与周恩来的祖父周殿魁曾共事于江苏淮安,两家因此结为儿女亲家。年少的王子余聪颖好学,早年考中举人。1902年,全国兴起废科举、设新学的浪潮,年仅29岁的王子余出任绍兴府会稽县学堂督办(相当于校长)。当时学校地址大致位于现绍兴越城区延安路舍子桥附近,著名人物周建人、秋宗章(秋瑾之弟)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担任督办期间,王子余不断接触新思潮,深刻认识到进步书籍对思想启蒙的重要性。1903年,他在仓桥街创办“万卷书楼”,印刷与销售进步书刊,传播新文化与维新思想。同年,王子余联合杜亚泉等发起创办越郡公学,并资助徐锡麟创办明道女校,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同年七月,他创办绍兴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报纸《绍兴白话报》。报纸以本土化为特色,不仅报道绍兴社会新闻,还开设“改良风俗谈”等栏目,引导市民接受新观念,为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投身革命,清廉为民
1912年,陶成章被害后,王子余与蔡元培等共同发起成立成章女校,并出任校董。同时,他还参与筹建纪念徐锡麟的“徐社”。同年,他受委为嵊县光复后的首任县知事。就任前,他变卖祖田30亩及妻子首饰,以筹措办公经费。到任后,他立即释放清末被捕的政治犯,并组织剿匪行动,恢复地方安定。
1930年,全国大范围洪灾肆虐,王子余担任华洋义赈会绍兴支会主席,短短5个月内筹款5万洋元,并如数通过中国银行汇往灾区。其公正高效的赈灾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热心公益,守护家园
1943年,浙东粮荒严重,绍兴街头流浪儿童随处可见。面对惨状,年逾古稀的王子余联合沈钧业等人,在绍兴中正弄创立“难童教养所”,收容失依儿童,助他们渡过难关。次年,王子余因病辞世,享年69岁。
为了纪念这位为国为民的乡绅,绍兴县参议会通过决议,并经政府批准,将绍兴城内的火珠巷更名为“子余路”。虽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路改名为光明路,但王子余的精神早已深植于绍兴人民的记忆之中。
王子余的一生,是一部践行维新思想、推动教育变革、热心公益、忠诚爱国的传奇。他的事迹,不仅在绍兴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更为后人树立了一位正义乡绅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