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15:02
来源:本站
说起王子余,不少人知道他是周恩来总理的姑父。但即便卸下这个“光环”,他作为绍兴维新思想的传播先驱、一心为国为民的正义乡绅,也足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子余1874年生于绍兴一个小官吏之家,其父王庸吾与周恩来祖父周殿魁同幕江苏淮安,结为儿女亲家。
他早年中过举人。1902年,各地废科举、兴学校。时年29岁的王子余出任绍兴府会稽县学堂督办(校长)。学校地址大约在现在的越城区延安路舍子桥附近,周建人和秋宗章(秋瑾弟弟)等都是他的学生。
担任督办期间,王子余不断接触到新潮思想,并深深感受到进步书籍对人们思想启蒙的作用。1903年,王子余在仓桥街开设“万卷书楼”,印刷与销售进步书刊。
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王子余与杜亚泉等组织越郡公学,资助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校。七月,王子余出刊绍兴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报纸《绍兴白话报》,报纸注重本土性,及时报道绍兴当地的一些社会新闻,还开“改良风俗谈”等,引导市民接受新观念,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的宣传工作。
民国元年(1912年),陶成章被害后,王子余与蔡元培等筹建“成章女校”,任校董,并参与筹组纪念徐锡麟的“徐社”。同年,他被委为嵊县光复后第一任县知事,就任前变卖祖田30亩与妻子饰物,以充经费。到任后,立即释放清末被捕关押的全部政治犯,并到西乡剿匪以安定地方。
1930年,全国有120处大水泛滥成灾,王子余任华洋义赈会绍兴支会主委。5个月内筹款5万洋元,如数交中国银行付汇。
1943年,浙东粮荒严重,绍兴街头到处有流浪儿童,王子余与沈钧业等在中正弄组织难童教养所。一年后,他因病卒于绍兴城内中正弄。
为了纪念他,绍兴县参议会通过,并经政府批准,将城内火珠巷(现在从绍兴大剧院底下穿过的那条石板路)命名为子余路。“文革”期间,子余路改名为光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