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10:30
来源:本站
山城新昌拥有一所与北京大学同龄的百年老校——知新中学,历经岁月沉淀,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材,其中包括中华苏维埃首任司法部长梁柏台、共和国开国少将沙风等杰出人才。这所学校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新昌人梁葆仁的热心支持。他不仅捐资知新学堂,还亲自撰写了《知新学堂记》,并吩咐妻子周氏捐出积蓄创办道南小学,同时鼓励长子岸声出资创办钟泽(中宅)小学
梁葆仁是新昌历史上最后一名进士。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凭借卓越才学考中进士,赴湖北总督衙门报到,开启仕途。入仕不久,他就获得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赞誉,被称为“湖北第一好官”。
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八年(1896-1902年),梁葆仁担任湖北省天门县知县,以勤政廉洁、革弊兴利、造福一方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他主导的京山唐心口堤岸工程被誉为“堤工第一”,不仅名扬湖北全省,还在安陆等地推广应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梁葆仁返回家乡,隐居于新昌城南乡韩丰村的下洲小村。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将朝廷奖励的部分银两用于帮助村民移山造田,并修建“两曲轩”(民国时期更名为彩烟乡私立灵山初级小学),亲自担任教师。同时,他还为新昌的教育事业慷慨解囊。
梁葆仁对教育的执着和奉献影响了他的后人。他的次子树声担任过南区区立道南小学主管,孙辈中,以忠创办了永宁乡中心小学和新昌县简易师范学校,品槐曾任新天中心学校校长,品梅曾任新天梁氏小学校长。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梁家的第三、第四代中,从事教育的人数已接近二十人。如今,第五、第六代中依然有许多人从教,使梁家成为新昌的书香门第和教师之家。
梁葆仁一生酷爱书籍,读书、藏书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生前积累的古籍达12000册,内容涵盖水利、医典、文学曲艺及地方史志,其中包括不少珍贵的孤本、善本,如《易经》32家注释本、《全唐文》、《全唐诗》、《世说新语》、《西阳杂俎》、《二十四史》等。
1956年,梁葆仁的后裔梁以忠等人得知新昌县人民政府规划建立图书馆,便无偿将所藏古籍全部捐赠。目前,这批古籍珍藏于嵊州市图书馆,成为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