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10:22
来源:越牛新闻
在绍兴,慈善并非橱窗中的展品,而是这座城市血脉中流淌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们眼中,慈善犹如他们纯真世界中的一束光,孕育着他们内心善良的种子。由绍兴市民政局指导、绍兴市慈善总会发起的“小小慈善家”公益项目,通过沉浸式的慈善体验教育,为全市少年儿童构建了一个“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承”的慈善实践平台。
“叔叔,请问您了解绍兴七星级慈善城市的含义吗?”在绍兴市慈善基地,来自塔山小学成章校区三15班的王思齐同学向参观群众介绍绍兴的慈善文化。在“小小银行家”活动中,孩子们扮演金融管家,通过模拟理财学习善款管理的严谨性;在传统书法鉴赏课上,墨香与公益理念相融合,学生们用毛笔书写“慈心善行”赠予社区;“爷爷,这是我们亲手做的粽子,请您品尝!”在秀水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秀水小学的学生们将包好的粽子送到社区老人手里,为他们带去端午节的祝福。
“小小慈善家”慈善公益项目自2024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热烈响应,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仅在2024年暑期,就举办了20场次的公益活动,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均在50人左右。这些活动涵盖了科学知识普及、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然生态教育以及亲子活动等多个领域。活动的参与人次达到了千人。
“‘小小慈善家’通过讲堂、实践和传播的形式,将慈善从道德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方式。例如公益小记者团,不仅培养了新闻素养,还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传播慈善文化,首期35名学员累计创作了87篇公益稿件,阅读量超过5万次。同时,学生们通过公益集市,将个人闲置物品进行售卖,将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绍兴市慈善总会,设立了专项爱心基金,用于公益活动。”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从‘慈善为人人’到‘人人可慈善’,关键在于青少年群体的价值养成。”绍兴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胡水根表示,“小小慈善家”实现了载体的突破。打造“流动的慈善课堂”,将慈善基地、非遗工坊、红色场馆转化为教育场景。这种“场景化学习”让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教育不是培养“小大人”,而是守护“赤子心”。
“我种下一颗种子,在春天的泥土里,长出善良的叶子,开出爱的花……”这或许就是“小小慈善家”项目最动人的注脚——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给予,而是生长。当慈善成为童年的必修课,当公益成为成长的方法论,这座七星级慈善城市的未来,正在无数个“小小慈善家”的心田里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