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09:18
来源:本站
姚麟,1869年出生于绍兴嵊县,是一位清末秀才。虽有科举功名,他却反对陈腐的八股文传统,致力于家国振兴,率先开创了中国师范教育中的体育专修科和女子学校。姚麟热衷于阅读经世致用的书籍,关注时局,关怀家乡发展,深受乡民敬重。
甲午战争后,国势衰微,姚麟不堪外辱,曾上书清廷抨击时政弊端,陈列改良建议。然而,他的一腔热血遭受冷遇,于是转向民间教育事业。姚麟在鹿山孔庙自设书塾,在书塾旁兴建侨园校舍,独力创办“师曾学堂”,成为嵊县新学运动的先驱,向青年传播爱国思想。
1902年秋,姚麟东渡日本学习教育,结识革命志士陶成章、龚宝铨,坚定了反清革命意志。次年归国后,他在嘉兴外甥女王婉青家中结识敖嘉熊,加入革命阵营。姚麟以诗明志:“四海笙歌人尽醉,万方鼙鼓我何堪。中原得失凭男子,莫作寻常纸上谈。”
1905年9月,姚麟应邀赴绍兴大通师范学堂任教,后担任总理。在任期间,他捐资八百余银元创办震旦蚕业女校,为女性提供教育机会,成为绍兴女子教育的开路人。此外,他还支持外甥女王婉青在嘉兴创办开明、嘉秀两所女校,开创了嘉兴女子教育的先河。
次年,姚麟辞去总理职务,赴上海参与光复会的工作,为革命事业奔走。无论是保路运动、振兴航运,还是推动教育,他均不遗余力。然而,1907年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大通师范据点遭摧毁,革命陷入低谷,秋瑾、敖嘉熊等同志先后牺牲。这些变故让姚麟深受打击,身心俱疲。
1909年5月9日,姚麟在嘉兴锦带河投河自尽,年仅40岁。他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家国情怀与教育初心。姚麟虽英年早逝,但他在教育、慈善与革命中的贡献,为后人铭记不朽。